先寻稳、再加速,饿了么在激烈竞争中找准节奏
文|施然
8月1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发布2024财年一季度财报,这是阿里开启“1+6+N”组织变革后的首份财报。财报显示,阿里组织变革已有一定的成效。
(资料图)
阿里一季度营收2341.6亿元,同比增长14%,调整后净利润449.2亿元,同比增长48%。各项业务中,本地生活集团表现亮眼。当下阿里的本地业务主要包括饿了么和高德,一季度本地生活营收144.5亿元,同比增长30%,经调整净亏损19.8亿元,同比收窄30%。财报中未单独披露饿了么的营收和亏损情况。
阿里财报中提到,本地生活集团亏损收窄,是因为饿了么业务亏损同比收窄,饿了么在保持单笔交易盈利的同时,订单量持续上升。
饿了么的主营业务是“到家”,也就是外卖。中国外卖行业在过去多年,一直由美团和饿了么主导市场。鉴于该市场潜力巨大,去年开始,抖音、微信等平台也在逐步发力这一市场。
从关注市场份额群体的视角来看,美团依然领先,因此有人担心,这一优势形成的规模效应未来会否进一步挤压饿了么的生存空间。目前尚未有外卖市场最新第三方市场数据,但从饿了么最新的数据来看,“饿了么还是很有韧劲,顶住了压力”。一位本地生活领域资深人士分析,“外卖行业不可能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不仅因为当前的政策环境,主要还是这个市场本身可开发的空间足够大。”
另一位外卖行业资深人士的观点是,外卖平台目前以及接下来的增长,很难再通过商家端——互联网平台的自闭环、强地推策略已经做到极致,再加上明令禁止再实行“二选一”,即便是美团,能接入的商家已经基本覆盖到了。接下来的增长点在用户端,例如通过内容刺激消费,是一条新增长路径。
变中寻“稳”
饿了么2008年创立,2018年阿里集团完成对饿了么的全资收购。
早期进入阿里集团总体战略版图之后,饿了么全面汇入阿里巴巴推进的新零售战略,成为阿里集团近场零售业务拓展的主力。
2021年7月,阿里集团宣布组织架构升级,将本地生活与高德、飞猪一并打包,组成生活服务板块,希望能发挥协同效应。2023年4月,飞猪从生活服务板块中独立出去,本地生活集团中饿了么和高德分别成为“到家”和“到目的地”的主要用户入口——高德地图的旁线策应让饿了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减负”,“到店”的口碑业务由高德承接,饿了么更专注于外卖业务。
这一调整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此后,饿了么的业务状况不断改善,包括非餐订单量持续上升,订单量稳步增长,单位经济效益也开始逐步转正。
不仅在业务模式上“瘦身”,饿了么在外卖业务战略投入范围上也有所调整——更聚焦在重点经营城市上,重心放在一二线城市。
在组织变革层面,饿了么内部也同步开启了激励机制改革:包括将M7/P10及以上的管理者的激励和长期业务挂钩,提升整体激励同时拉大激励差距,对员工及时调薪调级,鼓励人才内部流动等,刺激员工和管理者们提高工作效率。
截至2024财年一季度,饿了么已经连续五个季度实现UE(单位经济效益)录得正数。UE是外卖行业的关键指标,UE指标持续优化,外卖业务才能实现盈利。
完成“瘦身”之后,“新饿了么”的发展路线也逐渐明牌化:业务上走生态战略,能力上专注于自身技术与系统的建设。一个体现是,在今年6月20日,在饿了么夏季商家大会上,饿了么宣布面向医药、鲜活、商超、酒饮、大百货五大重点细分行业的数百万商家推出定制激励计划,将投入数亿资源补贴平台商户。
为尽可能覆盖不同类型商家的需求,饿了么分别为新店、中小商家、连锁品牌,推出了三种差异化的政策。
针对新店,饿了么推出投入数千万资源的“青苗计划”,为商家提供28天的流量扶持和大额推广补贴,为新手老板提供培训指导和智能工具,希望帮助商家在60天内实现订单增长。
针对中小商家,饿了么推出了“增涨计划”,将投入亿级营销工具活动补贴以及数千万流量资源,让以夫妻店为代表的中小商家能够获得更多的扶持流量和商业化流量。
在连锁品牌端,饿了么推出“联合生意计划”,与品牌共同投资,包括亿元品牌补贴资源、多项专享活动基金,同时提供专项投资政策,包括品牌和重点城市的推广金激励政策、商业化消耗返还政策等。
一系列内部变化和外部动作之后,饿了么大盘趋稳。从财务数据看,实现UE持续改善,也带动了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亏损收窄。
稳中求“快”
各种公开报道显示,今年,饿了么的增长点主要押宝在本地即时电商的生态建设。即时电商的概念并不新鲜,外卖订餐就是即时电商的一种,过去几年,又出现了前置仓、店仓一体等模式的到家业务,主要涉及的品类是生鲜产品。饿了么在主流的外卖订餐、商超、生鲜配送之外,也在探索新的外卖配送品类。
今年,饿了么先后与Apple以及苏宁易购达成合作,目前,全国500余家Apple授权专营店、600余家苏宁易购门店已登陆饿了么,覆盖全国各主要城市。通过饿了么,消费者可下单各类Apple数码产品,以及购买手机通讯、数码电脑、生活家电类等3000余种苏宁易购门店商品,全城最快30分钟送货到家。
视频、直播等模式与本地生活服务结合已经成为新趋势。去年8月,抖音与饿了么宣布合作,饿了么基于抖音开放平台,提供从内容种草、在线点单到即时配送的本地生活服务。过去,内容平台负责“种草”,外卖或电商平台负责“拔草”,今天,两类平台相互融合渗透,都试图在一个平台上实现从“种草”到“拔草”的闭环。
当然,饿了么的竞争对手美团也在不断发力内容,包括图文、视频、直播等多个模式。面对竞争,饿了么在与抖音合作之外,今年持续推出新活动刺激用户消费,包括各类免单、优惠活动等。饿了么相关人士透露,截至8月,星巴克、蜜雪冰城、DQ等知名品牌,均已低调上线“抖了么”的“即看即点即达”链路,合作正在深水区稳步推进。
抛开外部份额杂音和粗放烧钱内卷,回归商业本质和能力建设的主战场,饿了么的“持久战”迈过了稳中调优的第一节,正在步入规模上量的新阶段。
今年6月饿了么商家大会上,饿了么COO(首席运营官)谌伟业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披露的一组数据。数据显示,使用过餐饮外卖等即时服务的消费者,年度用户5.2亿,占到网民总数约50%。但是换个角度看,餐饮外卖服务+即时零售服务的消费金额总计不到1万亿元,人均1600元,而中国城镇居民的食品、生活用品这两项加起来平均是10700元。
饿了么COO(首席运营官)谌伟业
谌伟业认为,这意味着,哪怕是最保守估算,比如年度用户不增长了,即时服务市场至少还有1万亿的增长空间,等着被开发。
从“稳下来”到“快起来”,饿了么用两年时间持续调整步频,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