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新司机注册!网约车内卷时代正式来临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
(资料图片)
作者 | 林石
在最近一个月内,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已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部分城市甚至直接暂停受理网约车经营许可及运输证核发业务。
就在多地相继对网约车按下“暂停键”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茫茫的司机大军。根据交通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
实际上,网约车市场的增长乏力早已有端倪,对于司机的需求早已不如当年。在滴滴下架“消失”的这十八个月内,高德、美团等一众巨头均加大了网约车业务的力度,但一套补贴、融资、烧钱的组合拳下来基本没有对滴滴造成实质性伤害。
2021年6月30日,滴滴在纽交所上市;两天后,监管机构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之后便是停止新用户注册、从应用商店下架;一年后,滴滴收到了80.26亿元的罚单。
但根据滴滴退市将近一年后的首份年报显示,2023年3月,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日均完单2820万,对比2021年6月招股书中的2500万单不降反升。4.11亿名年活跃用户与1900万名年活跃司机,也比招股书上的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实现了增长。
这其中固有滴滴的对手们屡出昏招,但核心原因在于网约车进入到了成熟期,延续以往的烧钱策略只能加剧内卷与倾轧。
归来仍是行业老大
滴滴被迫按下“暂停键”,其他网约车平台瞬间化身为了嗅见血腥味的鲨鱼。
滴滴被审查后,高德当月就推出“暑期免佣季”活动,新入驻的司机可连续7天前三单免佣。对消费者的补贴也并不手软,“免费领100元打车券,打车立减12元”、“新用户打车低至一元”,类似的引流活动层出不穷。
高德的“暑期免佣季”宣传
随后,美团在数天后就重新上线了美团打车App,迅速进入十几个城市。
除此之外,虎视眈眈的还有T3出行、如祺出行、曹操出行、享道出行等一批二线平台,以及新入局的华为“Petal出行”......根据交通运输部披露,截至2022年12月31日,相较于滴滴下架时,全国新增网约车平台数量为57家。
其中,T3出行是出手最为激进的平台。7月4日,T3出行的广告及优惠券领取链接已经在微信、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力推广——在朋友圈推送的优惠链接,不到半小时就有近 2 万人领取优惠。
除了常规的拉新红包、100元的乘客补贴优惠券,T3出行甚至还在当时买下了巨量的分众电梯广告位,其“为人民出行服务”系列广告直接霸屏。
霸屏电梯广告的T3出行
并且在滴滴出事后三个月,T3出行已经宣布完成A轮融资,总融资规模达77亿元,创2018年后网约车企业获国内单笔最大融资额度记录。
只不过,这是一场效果并不理想的瓜分盛宴。下架一年时间,滴滴的市场份额仅从82%下跌至74%,且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已经趋于稳定。
滴滴被审查之后,一度有行业统计数据指出,平台的活跃司机数量流失近千万。但事实是,一年半过去,1300万的年活跃司机增长到了1900万名。
并且从财务数据上看,滴滴甚至在困境中展现出相当的韧性:2022年滴滴实现营业收入1408亿元,同比下降19%。营收下降的同时,净亏损为238亿元,同比收窄52%
也就是说,连续十八个月的“消失”,并没有让滴滴失去太多的市场,甚至还出现了订单量与司机规模的增长,这些嗅见血腥味的鲨鱼更多是互相倾轧,并未对滴滴造成实质性的杀伤。
甚至还有黯然出局的玩家,其中来势汹汹的美团上演了一幕 “快进快出”的戏码。
今年3月,美团打车传出消息,称美团CEO王兴发内部信,宣布网约车业务调整,放弃自营打车,全面转向聚合模式。这意味着,美团打车在过去一年多的努力基本失效。
高德:网约车难成独立业态
眼见在出行领域难以撼动滴滴的地位,高德开始为出行“做加法”,也就是横向的拓展本地生活业务。
除了网约车外,还运营公交地铁、火车、客运、飞机业务,用户能直接在此购买火车票、飞机票。
俞永福相信,聚合模式的终局,一定是一体化出行服务,其主抓的“2023年高德地图的一号工程”,就是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
谈到聚合模式,俞永福有自己的理解,“聚合一词是对用户端的语言,如果站在产业端,这个语言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深度融合。”在俞永福看来,服务平台的成功要依赖深度融合,且在其中不应只有一家企业,而是整个生态的共进,高德只是平台的角色。
高德的一体化出行服务平台版图
这意味着高德意识到需要给网约车的生意叠加更多的BUFF才能玩转下去,亦或说网约车在进入到存量市场的阶段,高德乃至整个阿里的生态中,难以以单独业务示人。
现在复盘来看高德的业务调整具有一定前瞻性,在今年Q1网约车数据增长的情况下,进入到Q2后开始下滑。
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网约车订单数一直处于上涨状态,前三月环比分别上涨14.1%、13.30%、9.70%;3月网约车行业的订单量为7.16亿单,同比增长32.8%。
到了4月,共计收到订单信息7.06亿单,环比下降1.4%。其中,面向乘客、与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提供服务的平台(即聚合平台)完成1.96亿单,环比下降0.7%。
如此操作下来,意味着高德要涉足美团的基本盘,美团基于外卖业务建立了包括骑手数量、配送调度系统等领域的优势。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美团在本地生活到店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
加上抖音加大了对本地生活的投入,2023年的本地生活将进入巨头混战的深水区,投入更多,火力更猛,杀伤力也更大。
对于刚刚回归的滴滴来说,就要放弃横向渗透非出行领域的本地生活业务,转向继续纵向深耕出行相关的业务。
进入到垂直深耕阶段
网约车行业的确是烧不动了,市场已难有增量出现,只能着手存量市场的挖掘。
继2021年的两笔融资新高——2021年9月曹操出行的38亿元B轮融资,2021年10月T3出行的77亿元A轮融资之后,截至2022年移动出行领域共有20家平台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仅约2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3.4%。
无论对于司机还是乘客而言,网约车是一个极度依赖补贴的行业。易到创始人周航就曾经公开表示,网约车市场在2015年一年就烧了200多亿元,日均超过5000万元。
当网约车平台没法无休止地烧钱,一切就会回归现实的考量:对乘客是“能不能轻易打上车?司机的素质够不够好?”,对司机则是“有没有足够的订单?”
所以,滴滴作为行业龙头给出的解题方案是自动驾驶,以增加企业的运营效率。
根据滴滴方面透露,早在2016年,刚刚成为行业霸主的滴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2019 年,滴滴自动驾驶成为独立公司,之后曾在一年内获得8亿美元的融资。2020年11月,滴滴和比亚迪共同研发生产、号称“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的D1正式发布。滴滴当时就表示,该车是基于‘滴滴平台上的5.5亿乘客、上千万司机需求、百亿次出行数据“,针对网约车出行场景定制化设计而成。
滴滴目前仅在上海、广州部分区域提供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
今年的上海车展前夕,滴滴也在4月13日提前搞了自动驾驶开放日,其中公布了首款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明确首款量产车型计划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而目前,滴滴的自动驾驶派单仅出现在广州和上海的指定区域内。
但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堪比滴滴当年的烧钱补贴大战。以百度为例,自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推出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以来,每年的研发投入都超过百亿元;2021年,百度在无人驾驶上的研发支出更是超过200亿元。
不过相较于百度直接在原地起灶生火,滴滴背靠烧了数百亿后合并而来的单量与司机,可以与相关车企达成战略合作来破解技术层面的难题。相比自动驾驶创业者,车企无疑在资金规模、行业积累、供应链等层面都有着更深层次的造诣,且从自动驾驶的融资来看,车企近几年已经逐渐成为自动驾驶创业公司背后的“金主”。
无独有偶,T3、曹操出行等难以拓展本地生活业务的公司,效法滴滴加大自动驾驶的投入,T3出行CEO崔大勇表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是平台三年小目标的重要一环,将推出自动驾驶的‘多核模式’,让网约车更快过渡到3.0形态的未来出行阶段。
虽然各家的具体解题思路各有不同,但其本质上都是在提升用户端和司机端的体验,进而带动平台整体的市场和运力,从而规避行业内卷。
参考资料:
晚点 LatePost《高德聚合打车业务已实现盈利》
网经社《2022年网约车市场规模3146亿元 同比下降1.38%》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