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今日要闻!东源村的“非遗双拼” 打开文旅融合新思路

时间:2023-04-15 09:59:54       来源:温州晚报 

“活字源”文创产品


【资料图】

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文化+旅游。文化和旅游是密不可分的,文化赋予旅游内容,旅游又赋予文化价值。随着文旅愈发深度的融合,“非遗+旅游”成了新的业态发展方向。

“非遗+”的文旅融合形式,既是文旅思想理念融合、资源产品融合,也是产业业态融合、空间载体融合。非遗,要坚持的是创造性转化和活态发展,持续为旅游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则要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内涵,保护非遗的传承环境和空间。

在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马虢、夏怡夫妇就借助“非遗+旅游”,落地东梨文旅项目。马虢辞了大学教师的工作,夏怡也辞去温州博物馆讲师的工作。他们告别繁华都市生活,重新挖掘“中国活字印刷术”和“蓝夹缬技艺”两项非遗的过去,深思现在与未来不同传播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重构非遗的文化价值链和旅游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商业模式。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马虢、夏怡夫妇隐居村里,开创东梨文旅项目,成功打造了以未见山染坊、东梨民艺博物馆为主体的多样化非遗体验空间,推进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中染坊教学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打靛教学区100平方米,展示教学空间占地500平方米、染坊染布区面积100平方米。与此同时,还打造了750平方米的温州首家染缬主题住宿“未见山——染”主题民宿。拥有了40亩青出于蓝中草药植物染料园,种植50余种植物染料,用于研究植物染料在夹缬上的应用、染料色牢度和再利用开发以及植物染教学和植物中医药的体验和学习。“东梨自然造物家”开展的研学系列活动,结合科普教育、农耕体验、非遗传承、素质教育传统工艺教学、社会实践课程等情景式教育,将历史文化与自然探索相融合,全景打造体验式课堂,感受不一样的东源传统乡村风俗,通过研学体验项目的设计,感受蓝夹缬技艺、木活字印刷技术的核心基因,扩大宣传影响力。“我参加过东梨自然造物家的有关棉花、草莓等研学活动。这类的亲子活动很有趣,也很接地气。让孩子们在大山深处,埋下了一颗颗探索的种子。”时常关注“东梨自然造物家”研学活动的王女士说道。

“向前看非遗,如何溯源求真,重现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工艺?向后看旅游,如何创新增值,让非遗在活态传承中带动乡村共富?”这是马虢、夏怡夫妇在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一边忙于事务,一边静思的问题。去年,夏怡就在东梨民艺博物馆做了一件事情:为复原失传已久的彩色夹缬印染技术,基地与传统印染工艺大师申凯旋展开深入合作,成功复刻出日本正仓院藏唐代《鹿草木夹缬屏风》以及工艺细节,填补了国内夹缬工艺研究的一处空白。马虢、夏怡夫妇还梳理中国活字印刷术寻字方法,进一步完善东源老宋体字库,打造数字化寻字系统,让普通体验者亲身参与木活字寻字体验,切实增强了互动性。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瑞安市东源木活字印刷术入选了。

结合传统技艺,创新增值串起乡村“共富链”。东梨民艺博物馆和各个设计高校合作开发蓝夹缬布艺设计,成立“东梨手艺互助社”培训当地留守老人和妇女制作中国活字印刷术及蓝夹缬技艺的文创产品,打造手工布艺品牌“清山印记”植物染品牌,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目前在册社员70余人,使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技艺赚钱,每日收入有100元~300元,在家门口就能学习技艺赚钱。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成立市级非遗工坊,于2022年入选温州市首批三星级瓯江红“共富工坊”。

新闻+

文旅融合除了“非遗+”文旅融合形式,还有“音乐+”“农业+”“工业+”“体育+”等各种形式。如,永嘉开创了“音乐+”模式:在丽水街引入“超级好厅”黑胶馆、“留声物语”咖啡馆、“造音工厂”录音棚等新业态;在核心景点狮子岩开设唱片店、音乐人家民宿等,为音乐人、音乐爱好者和文艺青年提供创作、创业、生活、休闲的空间;乐清开创“体育+”模式:计划筹备全国雁楠公路自行车穿越赛、飞拉达攀岩争霸赛等系列活动,大力发展赛事经济。

为加快发展市文化创意产业,市政府相关部门推出了围绕“景区+”“公园+”“剧场+”“厂房+”“生活圈+”等模式,打造“微场景”。培育东屿记忆、七都慢休闲小镇、梧田老街、龙溪美术馆、坡南古街、矾都幸福街区等一批时尚网红产品;打造楠溪江RockTown摇滚小镇、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一批音乐小镇和楠溪江音乐节等品牌音乐节。

原标题:东源村的“非遗双拼”打开文旅融合新思路

记者:潇瑜/文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