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力创新引领,加快打造人才科创高地……市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今年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市科技局局长顾威昨天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科创工作的主抓单位,2023年市科技局将坚持积极融入省“315”科创体系,加快打造市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八大抓手”,推进十大重点工作,高水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强化发展链路、构筑先发优势、加强要素保障
强化“研发+服务+转化+孵化”发展链路
近年来,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涌现。2022年,我市新引进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13家,新引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25家,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全年研发投入3.9亿元,研发成果落地转化65项,股权投资1.12亿元。
今年,我市提出要创新用好“十个一”工作举措,其中就包括“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顾威介绍,下一步将出台《温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创新链与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实施“优化布局一批、分类考核一批、动态淘汰一批”机制,再选优配强新引进一批“大院大所”共建平台,同时推广“龙头企业+研究院(高校)”创新联合体模式,推进平台成果、仪器设备在全市域共享。
2023年我市将重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计划全年实施科技创新基础性项目1000项、重大科技创新攻关项目100项,争取省级“双尖双领”项目立项25项以上,形成进口替代成果25项以上。同时,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贯通省市县创新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科技大市场,计划全年实现技术交易额超300亿元。
在项目孵化方面,2022年我市编印了《温州市大孵化集群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全年新增孵化面积152万平方米,达历年孵化总面积的近2倍;新增国家级孵化载体3家、省级7家,引进专业孵化运营机构20家,评选出十大示范孵化基地创建单位,新入驻科创企业(项目)超1400个,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超15000人。顾威说,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大力支持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推进大孵化集群建设,完善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孵化体系。
加快构筑先发产业优势
支持激光光电和生命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今年初,我市公布了温州市科技创新战略全景图,明确我市将瞄准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按照物联网、激光智能装备、眼脑健康、核风光水氢储、关键战略材料等产业主攻方向,加快构筑支撑高端引领的先发产业优势。
顾威透露,2023年,这两大产业尤其值得关注,将有行业重大利好。激光光电方面,我市将制定出台激光产业促进政策,围绕全产业链,编制新光谷规划方案、招商地图,全力打造“2+1+4”激光产业发展体系,谋划推进激光光电产业园等园中园建设,加快打造中国(温州)新光谷“光芒无界·智汇新谷”品牌。
在生命健康产业方面,温州将推动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办出实效,推动出台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专项促进政策,打造浙南闽北赣东生命健康产业高地。同时,我市将谋划医美产业建设发展,绘制温州医美产业链全景图,强化医美领军型制造企业引育。据悉,2023年我市将力争生命健康产业实现总营收1400亿元以上,规上总产值430亿元以上,增速10%以上。
加强“人才+金融+政策”要素保障
实现科技、金融和产业共融共促
人才是科创的核心。2022年,我市人才引进硕果累累——全年入选国家“引才计划”7人、省“引才计划”35人、省“万人计划”4人,入选总数创新高;国家外国专家项目从“柔性合作”拓展到“全职引进”,新入选国家外国专家项目8个,为历年新高;遴选“瓯越特支计划”科技杰出和科技领军人才42人、高水平创新团队11支。举办2022全球精英创新创业大赛,引进全球精英青年人才和创新长期人才68人。瓯江实验室、国科温州研究院获批全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2022年我市率全国之先推出“科创指数”融资模式,面向4959户放贷105亿元,获得显著成效。顾威称,新的一年将继续深化“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健全科技金融服务网格员机制,推动全市科技型企业“科创指数”评价全覆盖、“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应用市域全覆盖。做大做强科创基金,招引投资落地一批温州项目、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成长型企业、领军人才项目等,新增科技贷款100亿元以上,实现科技、金融和产业共融共促。
在科技政策方面,2023年我市将正式出台科技新政,加快制定《温州科技创新条例》。“我们将以市工科院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制定改革方案,着力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的特色新型研发机构,做强联合产研平台,实现创新成果生态(产出)链;做活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链;做优特色科技服务平台,实现科研技术服务链。”顾威表示。
原标题:
市科技局局长顾威:
围绕科技创新“八大抓手”加快打造市域一体化体系
创新用好“十个一”工作举措
记者杨晓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