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世界即时看!还要多久才能熬过这段艰难时光 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时间:2023-01-03 09:21:16       来源:央视新闻

元旦假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医务人员在急诊室内忙碌。新华社发

1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调整后,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向医疗救治。日前央视《面对面》记者就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进行专访。

医疗资源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


(资料图片)

记者:当时你们有没有摸摸家底,手里资源能不能满足老百姓的医疗需求?

焦雅辉:根据这三年国内的感染率,另外也参考全球其他国家人群的感染率,我们当时算的是完全任由感染,那手里资源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按照这样缓疫压峰的情况,把感染人数包括需要住院人数,能够稍微拉得缓一些,我们医疗资源的供给就是够的。

我们当时预判到了老百姓发热就诊需求会增加,所以当时的方案,首当其冲的是发热门诊,要求所有的医院都要开放发热门诊,尽可能地要满足这些发热患者的就诊需求。

记者:提供的这些能不能满足人们看病的需求?

焦雅辉:仅靠这些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的话,那肯定还是不够的。以北京为例,一方面是所有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都要打开,另外,有体育馆、方舱医院也开设了临时的发热诊疗点。

根据病毒和疾病的特点和规律,往往是在第一周过去以后,第二周重症逐渐地开始出来。那么这时面临最大压力就是急诊,当发热门诊需求往下走的时候,急诊压力就开始显现了,最近大家看到的120需求大增,重症的床位、住院的床位,比如大家说一床难求。

记者:这个时候你们还是要摸家底,我有多少资源能够满足这个时候更加迫切的需求?

焦雅辉:其实从2022年12月初的时候,我们印发了方案,要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工作,要扩容,要改造。要求像原先有综合ICU的,床位不够的要增加。另外,我们要求医院还要按照综合ICU等比例准备一些可转换的ICU,就是在重症资源快速增长,马上要达到临界值时,这些可转换的ICU就是要在24小时内变成综合的ICU。我们要求医院把所有床位资源统筹起来,包括设备、医务人员统筹,发热门诊病人最多时,全院支援发热门诊。

现在要求急诊留观抢救的要24小时清零收治。也就是说现在急诊留观的人,在24小时内必须把他收到病房里,把急诊抢救床位留出来给下一拨病人用。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关口前移,早干预、早治疗,能够防止轻症变重症。

如何应对农村地区感染高峰

记者:随着春节临近,我国即将迎来城乡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这势必会导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因为农村地区地域宽广、人口庞大,但人均医疗资源有限,如何应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感染高峰,成为巨大的挑战。

焦雅辉: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经过三年了,大家都没有回家过年,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这样有可能会出现报复性的城市人流高峰涌向农村,回家过年探亲。所以我们更加担心农村的疫情,最主要的是两点:一个是要保证药能够下去,而且供应量一定要涵盖春运时间段甚至还要长;再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如果一旦有重症的这些人要能转上来,最起码能够转到县医院来救治。

记者:谁来干这事?

焦雅辉:一方面我们要求县里、乡里要组织车辆,要做好车辆的准备,一旦发生有病情变化需要转的话,能够有交通工具把他尽快地转到县医院里;另外,也发挥多年以来形成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对口帮扶县医院。一方面是远程医疗;一方面要派有经验的医务人员驻点在县医院,准备接重症救治。

放开前做了准备为何仍感觉猝不及防

记者:为什么我们做了如此充足准备,但是给人感觉还是猝不及防?

焦雅辉:其实我也一直在关注网上舆情的反应,我觉得更多的反应还是说这个药,在早期发热的时候更多的是药的问题,是因为买不到药,拿不到药,我觉得这方面舆情是很多的。当时我们提出来的想法也是要给这些医疗机构包括基层的,包括二级以上医院的,药品一定要给配到位,要充足,结果到现实当中的情况是发热门诊、发热诊室开了,但是药品供应这一块出现了短缺,就是供不应求的局面。

记者: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药一时间供不上?

焦雅辉:这里面原因很多,比如像当时零售药店里面被抢购一空,老百姓首先囤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就是药品生产供应也是按照市场需求来提供的,所以一下子短时间内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很大,但是产能和产量的提高是需要时间的。另外,其实包括企业,生产企业也面临人员感染减员的问题,所以多种因素导致,一度出现了药品短缺的问题。到现在重症上来的时候,因为我们国家还是老龄化,尤其有基础病的老年人多,所以一下子出来这么多的重病人,大家都要到三级医院,尤其都要到这些三甲特别有名的三甲大医院,我们的体系是一个金字塔,很大的基数都要到塔尖去看病,这个供需矛盾一定会特别突出。

这一波的治愈率有多高

记者:这三年人们经过很长时间跟病毒打交道,渐渐知道病毒发展到奥密克戎,尤其在这个阶段,有一些观点说它就是大感冒,但是现实好像让我们对这个病毒的判断要重新审慎地看,到底是不是这样?

焦雅辉:我觉得过去三年大家为什么体会不深?过去三年用很多网友的话说:国家和政府一直把大家严密地保护起来,尽可能减少感染的人,早期发现,切断传播途径,尤其把脆弱人群都保护了起来。现在由于这个病毒的毒力已经大大减弱了,它的传播力快了,短时间内感染的人多了,波及到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条件的人都出现了感染,高热、嗓子痛、浑身疼,这是大家说得最多的症状。这些对于每个个体来讲肯定是很难受的,但是这些症状从临床上来讲,都是我们常见的疾病症状。作为医学上来讲分型,这些是属于典型轻型新冠患者,绝大多数的人群还是轻型表现。

虽然现在网友都在反映说它绝对不是大号感冒。确实它不是大号感冒。

记者:这一波的治愈率多高?

焦雅辉:我们国家的治愈率,从武汉以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治愈率也是90%以上,后来是93%、94%,越往后越高的。所以其实从这一波来讲,大家感受到的不是这个比例,大家感受到的是一个一个绝对值,我们的基数大,那么可能感觉重症的、危重的或者是病亡的人数是增加的。

记者:医护人员、病人还要熬多久才能熬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光?

焦雅辉:急性传染病还是有它的规律,在急性感染的高峰以后,都是第一周到第二周是最艰难的。现在其实不同的城市正在经历急诊和重症的高峰,可能是我们最困难的时期。随着这一波大部分感染的重症,感染高峰过去以后,往后就会出现往下走的趋势。病毒传播一定有它的传播系数,传播到一定程度了,病毒总会越来越弱,我们通俗讲就是说传不动了,到了这个阶段困难一定会过去的。

原标题:

为何放开前做了准备仍感觉猝不及防?药买不到是什么原因?……

还要多久才能熬过这段艰难时光

——专访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

关键词: 发热门诊 猝不及防 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