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热消息:从《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看龙港文脉

时间:2022-07-12 08:53:34       来源:温州日报

历史上,行政区划是一个难题,最终都是平衡中达到统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平阳分出苍南,苍南再分出龙港,一座怀抱鳌水雁山的千年古邑,从西晋立县至今一分为三。县域空间1700年间实现了三级跳。可以肯定是,不跳的还是知根知底的文化,还是彼此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不息的文脉。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朱曼妻薛氏买地券》无意间在当时的平阳云岩乡鲸头村石冈下出土。而鲸头村,在1981年6月后是苍南县的,今天它又成为龙港市云岩片区鲸头村。我们可以追寻它过来的路径,却无法评估它未来的走向,这就是文物的魅力,除了不可再生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隐或现的感觉,彼此寻找到共同的乡愁。

今天不说别的,让我们沿着它走下去。

不管它曾经是平阳的,是苍南,还是龙港的,毫无疑问,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这是一块什么样的碑刻?如此令人动心而牵挂。一块深埋地下、貌不惊人的贞珉又能告诉我们什么?

《朱曼妻薛氏买地券》,是在鲸头村石冈下当地农民取土时意外掘到的。第一时间由当时的乡绅陈锡琛收纳。陈为一方名宿,又是平阳县学堂(今平阳县中心小学)和江南高等小学堂(今宜山小学)创办者,他早年受业平阳县学训导吴承学(俞曲园弟子),打下深厚的国学功底,但为人为事谨严,为解读碑文,他携带拓片请教业师平阳吴承志和瑞安大儒孙诒让,由此,碑拓文字开始流布社会,并引起国内金石界的关注。光绪二十七年(1901),吴承志率先撰写《书朱曼买地宅券后》《再书朱曼买地宅莂后》两篇考证文章。1918年,金石学家罗振玉编撰的《地券征存》收入此买地券。任职温州瓯海关监督的明末冒辟疆后人冒广生因刘绍宽转赠拓片专门撰写了《朱曼妻薛氏地券跋尾》一文。刘绍宽主修的《平阳县志》卷55《金石志》以《朱曼妻地莂》为名收录。另刘绍宽(字厚庄)在《厚庄日记》里多次提及地莂。这些考据文章有从文字、风俗、人口、书法等诸多方面进行诠释。涉猎很庞杂,在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1956年经方介堪先生多方寻访,组织购回,后收藏于温州地区(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今藏温州博物馆。

买地券,又称地莂,或冥契、幽契,是古代一种土地买卖契约文书,券文书写或镌刻于石、陶、铁、铅、木、砖等质材,多数埋于墓中,作为替死者购买阴宅、冢地的凭证。《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刻于东晋咸康四年(338),长方形,纵30厘米,横17.2厘米,厚8.5厘米。石质粗松,色灰黑,已断裂。石面阴刻篆书文字106字,共8行,前7行每行14字,最后一行8字。格线粗细不匀,刻得较为草率。由于此碑出土的年代为晋,晋初沿袭曹魏,于晋咸宁四年(278)颁发诏书明令禁止立碑,当时通常的做法就是直接把相关文字记录埋到墓里,故传世魏晋碑文鲜少。

《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的发现虽说是偶然,但这块有东晋咸康四年(338)明确纪年的碑版,对极为稀缺唐之前文献资源的温州来说,意义非凡。从对此碑研究的成果来看,一是流寓谪居达官显贵之地,往往是地方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朱曼是三国时吴国孙权第六个儿子景帝孙休的太子舍人,也是孙休妻子朱夫人的亲属(外戚)。后来,孙皓继承了帝位,把朱夫人的太后名位给废了,戚党代表人物朱曼受此牵连被贬流放到平阳荒凉鲸头村,随夫的薛氏死后也埋在平阳。据记载,西晋武帝太康四年(283)始置始阳县,旋改横阳县,为平阳分疆立县之始。而《朱曼妻薛氏买地券》刻石时间为成帝咸康四年(338),晚于横阳立县五十六年。说明横阳虽东南僻隅小县,但晋以来已有豪门世家的显达官宦流寓于此,朱曼也成为平阳历史可考的第一人。这块买地券无疑成为平阳(今龙港)移民史最早的佐证。而且在早期移民的开发过程中,对推动当地经济的后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元丰九域志》载,北宋中期全国约有两千个(市)镇,每镇设“场务”征收商税。温州一州四县计有七镇,其中平阳有三镇:前仓镇(今苍南钱仓)、琶曹(今龙港舥艚)、泥山(今苍南宜山),这也说明今日龙港的舥艚在早期移民开发积蓄厚势,到了宋代便顺势而动,赢得先机。二是民俗学上,此券的文字表述上带有时代深刻的烙印。买地券这种死者的虚拟空间所有权,目的是为避免在阴间受神鬼的侵扰,所列的土地四至、价值和证人均为虚构。其产生源于人们对鬼神的恐惧和鬼神信仰,这与东汉,特别是魏晋以来社会动荡变革,儒家思想逐渐失去统治,传统的道教、玄学发起,仙化得道思想的流行有密切关系。这种风俗,自汉代一直沿袭到明代。三是为中国书法史上提供了难得的晋碑典范。《朱曼妻薛氏买地券》自出土之日,因其显著的书法艺术特色而倍受方家的激赏。特别是其有明确的东晋的纪年,更弥补了后世因出土晋碑一直以来的鲜少的缺憾。其字体方折,笔画或单刀刻成,不是隶中有楷或楷中偕隶,而是直接回溯到古篆了,用篆为体糅合隶意。这在魏晋之际不能不说是一种另类。正因其的另类也成就了其晋代篆书刻石的地位。刚好补上从篆书过渡到隶书的空白。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自原石被温州博物馆收藏后,在首任博物馆馆长、金石大家方介堪先生的推动下,《朱曼妻薛氏买地券》一改往日“养在深装闺人未识”的寂寞,被推到了世人眼前。1965年,《文物》第6期刊登方介堪撰写的《晋朱曼妻薛买地宅券》一文,再度引起广泛关注。1964年4月,郭沫若到温州考察,曾仔细观看拓片。今传世的拓片中,可见的名家题识有沙孟海、陆维钊、姜东舒、夏承焘等。此后,在涉及书法史的专著中均因此地莂的特殊意义而搜罗其中。日本书学史家伏见冲敬(1917-2002)著《中国书法史》书中也有专章提及此碑,称“它的存在有些不可思议,它写的篆收大意正确。它具有秦代权量铭的风格,无法想象,当时能这么轻松写出篆书的人与刻印章的人之间的关系”。

1995年5月16日,地券经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定为一级文物。

原标题:传语风物共流转

从《朱曼妻薛氏买地券》看龙港文脉

高启新

关键词: 中国书法 温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