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备受期待的电影《八佰》正式上映,本就深陷各种舆论风波的《八佰》,近日再次卷入发行风波。
“霸王条款”背后究竟是店大欺客,还是无奈之举?
中小影院先交保底费,先付钱再给片?
作为疫情后首部国产大片,各方对《八佰》的票房都抱有不小的期待。根据灯塔所统计的电影大V预测,《八佰》的最终票房或为15-25亿。
事实证明,《八佰》的确有这个潜力。虽然8月21日正式上映,但早在8月14日华谊兄弟就已开启全国点映,首日票房就超过了1400万元,截至正式上映前光点映《八佰》票房已突破2亿,创造了中国电影市场点映票房最高纪录,也成为内地市场唯一一部点映票房突破2亿的电影。
在电影圈,点映是个冒险行为。在正式上映前小规模放映点映,一方面是为了影片的口碑发酵做前期宣传,另一方面也是向电影院证明影片的质量和号召力,希望获取更多排片。
《八佰》的大规模点映的确起到了口碑发酵的作用,自从点映开启后《八佰》长期位于豆瓣热搜首位,豆瓣开分8.3,在国产片范围绝对属于高分,截至目前评分微跌掉至7.9好于70%的战争片,好于75%的历史片。但另一面,本应是“讨好院线”的点映却因为一份发行方案惹恼了不少中小电影院。
综合界面新闻和悦幕中国电影观察报道,在本次《八佰》的点映活动中,华谊兄弟向院线发布了一份“买断/保底式发行方案”。
所谓“买断式发行”即院线和影投根据旗下多家影院的去年票房数据,以整体打包价直接买断,比如1000万集体打包100家影院的买断,然后院线和影投再按照自家不同的影院来敲定每家最终需要承担的买断费用。
据悦幕中国电影观察报道,院线或影投分到每家影院的买断费并不是平均的,比如年票房500万-1000万的影院需要10万左右,接近500万的就在6-8万,由于在这一环节中院线和影投操作空间较大,因此买断费也存在直营店和加盟店的差异。
此外还有一种发行方式为“保底式”,即年票房在1000万元以上的影院,可以参与8月14日的点映,8月17日-19日,部分票房在200万以上的影院可参加点映。21日正式上映时,年票房在200万以上的影院,实行正常分账方式放映电影。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城,需按上年实际票房的3.5%核定保底金额,并在8月19日前将该笔保底费用预交给发行方制定账户,才可放映《八佰》。 不参与“保底分账”的影院,将无19日-20日点映密钥(蓝鲸注:影院放映某部电影的密码)。
这种创新的发行方式对于疫情后备受打击的中小影院并不友好,受疫情影响国内不少中小影院面临现金流危机,此时原本寄希望于《八佰》救场却面临“保底金胁迫”。
除了发行方式创新,本次《八佰》点映可谓状况连连,不少院线工作人员抱怨称,由于片方点映密钥频繁更换,给影院排片经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点映期间)虽然密钥下发不会耽误正常的放映,但因为需要每天下载,会给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麻烦。不过频繁更换和临近时间点才下发主要是为规避晚上影片被盗录的风险,可以理解,”一位参与了点映的影院工作人员告诉蓝鲸记者。
同时他表示,频繁更换密钥和临近时间点才下发主要是为规避晚上影片被盗录的风险,可以理解,“在《战狼2》时出现盗版的情况,追溯到盗版的源头,其实就是在影院,比如21号零点密钥开始生效,在零点的时候就这个影片就可以正常放映了,这个时候通过影院的电影放映设备把这个影片放出来,然后用DV盗录,以最快的速度传输给非法的平台,这对影片的制作方和影院是非常不公平的,分天密钥,可以避免一些被盗录的风险。”
据该工作人员介绍,今天起正常的放映就把密钥要一次性给做了出来并下发到下载平台,一次性就可以加载到各个厅。
华谊为什么要得罪电影院?
《八佰》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防止偷票房现象。
近些年国内院线“偷票房”事件频发,不少不规范影院将电影票的营收直接扣留,不按照正常分账方式进行分成。通过买断/保底发行,一定程度上可以筛选出优质影院。同时据犀牛娱乐报道,《八佰》此举也避免了大多已经处于濒临倒闭的影院,借《八佰》而吸收会员、实现盈收后关门跑路。
某省会城市影院工作人员接受蓝鲸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创新的发行方式主要是针对的一些票房收入比较低,或者是一些县城的那种小影院,监管比较混乱的影院,如果通过这种发行方式,能够有效地遏制这种偷票房的行为,我觉得是很好的,这样就可以真正的进化,我们的电影市场,不至于被劣币驱逐良币。”
从实际效果来讲,这场所谓的“院线愤怒”影响似乎也并没有想象中严重,某业内人士告诉蓝鲸记者:“虽然20万的发行押金的确没见过,但好在这种影院人不多,就算他们将来对华谊新片限制排片也不会对票房产生太大影响。”
据国家电影专资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底,全国影院数量为12408家。界面新闻报道称, 按照不完全统计,2019年总票房在200万以下的影城,全国合计超过4000家。
除此“防止偷票房说”之外,更多分析文章认为华谊兄弟此举的真正目的在于迅速回笼资金,一解燃眉之急。
财报显示,华谊兄弟2018年亏损10.9亿元,2019年业绩快报披露亏损39.63亿元,此前已经两连亏。2020年一季度,华谊兄弟实现营收2.29亿元,同比下降61.4%;净亏损1.43亿元,同比下降52.64%,其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2.68亿元。
据华谊2019年财报,王忠军持股20.74%,为第一大股东,腾讯持股7.9%,为第二大股东,王忠磊持股6.02%,为第三大股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3日,王忠军质押5.72亿股,王忠磊质押1.60亿股,二人质押比例均超过90%。
若2020年公司业绩不能实现扭亏为盈,上市10年之久的“中国影视第一股”华谊兄弟将迎来退市的风险。
对于“输血说”,华谊兄弟有关人员 8 月 21 日下午回应21 世纪经济报道时称 " 咱们现在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八佰》上映的发行策略是充分考虑到疫情之后影院复工没有多久以及电影市场变化因素的一个动态调整。" 同时否认了“改变发行方式是为了扭亏进而避免退市”,“深交所修订了《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已于 2020 年 6 月 12 日正式发布并施行,根据新修订的退市指标,公司退市风险较大程度上已经消除了。”
《八佰》真能救华谊吗?
疫情后中国电影需要一部大片来提振士气,但严控的上座率与充满不确定性的电影市场却让不少影片望而却步,《八佰》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站出来的。
作为一部充满争议与关注的战争大片,《八佰》承载着各方期待。有券商在定档之时就喊出了20亿超高票房预测,还有行业自媒体称其提前锁定年度票房冠军,作为华谊兄弟的救市救己之作,《八佰》真的能抗住吗?
据蓝鲸记者观察,截至目前档期内,《八佰》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据悉,《八佰》密钥期限为一个月。在即将到来的七夕档中,已定档国产影片除马思纯、黄景瑜主演的新片《荞麦疯长》有一定观众基础外,大多为中小成本爱情片。
在往后国庆档之前,《八佰》唯一的竞争对手可能是诺兰导演新片《信条》,他上一部电影是获得多项奥斯卡奖项和提名的战争大片《敦刻尔克》,最终在国内仅收获3.39亿票房。而诺兰在中国最好的战绩是近期参与复映的经典影片《星际穿越》,2014年在内地上映时总票房约7.55亿,本次重映20天收获票房1.17亿,累计票房8.73亿。《信条》或许会分走一些《八佰》的蛋糕,但不会太多。
毕竟国内影迷疫情中积压的报复性观影需求在近期集中释放,而像《八佰》这样的大制作影片是一个绝佳出口。
从点映来看《八佰》的确具有超高票房号召力,点映票房破两亿的成绩使它无疑成为疫情后的绝对爆款。某省会城市院线工作人员告诉蓝鲸记者,“《八佰》是影院主要票房的来源,目前占比超过85%。”
但同时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预测20亿票房数据偏高,某业内人士称,《八佰》很难达到预期中的20亿,一方面电影院还没完全开放,同时观众二刷三刷的会少。此外还有人认为,大规模点映使得《八佰》的核心受众迅速被消耗,虽然点映成绩喜人,但不排除后续票房乏力的可能性。
但即便《八佰》真如预测所言成为20亿爆款大片,但在经各方分成后,它带来的分账收入也不过3-6亿,对于巨亏50亿的华谊而言,杯水车薪。
《八佰》过后,还有谁能为华谊输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