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举行的共青团上海市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创新方式方法,广听基层青年心声,首次设立提案机制。大会共收到来自21个代表团的71件提案,其中反映代表团集体意见的团体提案41件,来自各领域、各行业代表提出的个人提案30件。提案人既有各级团干部,也有少先队辅导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负责人、一线青年代表等。提案内容涉及上海青年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其中关于优化青年就业环境、组织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动员青年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保障青年居住环境等成为提案焦点。
(资料图)
倾听基层青年心声,助力青年更好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要树立心系青年的服务意识,根植青年、主动靠前、深入基层、优化服务,千方百计为青年办实事、解难事,最大限度激发青年的创造活力。
包括青年人才在内的人才是上海最核心的资源,上海应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努力打造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人才支撑、打好人才基础。目前,上海仍受人力资源总量问题和青年中高端人才规模面临断层问题的困扰,来沪人才深感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压力,人才评价与激励体系有待完善、人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尚需建立一个面向全球的招财引智和人才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措施,以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出台人才工作相关条例,在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过程中,夯实立法基础,通过立法明确人才的培养、引进、保障与流动机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工作体系。
设立“上海人才日”,创新人才活动,优化人才服务。如结合“海聚英才”等现有活动,进行人才日的系列主题综合设计策划,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政府、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等通过战略合作,打造全覆盖的人才服务体系,聚焦需求导向实现定向引才,聚焦改革突破实现人才制度创新。
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措施,助力人才知识成果增值。市、区政府可以发挥政府投资引导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设立人才创新创业基金,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同时,鼓励知识产权证券化,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指导人才进行知识产权资产管理。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科技的进步,出现了大量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就业、就业方式有别于传统稳定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下称“新业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青年。如何加强与完善对此类新型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成为一个时代课题。由于新就业形态具有灵活性高和准入门槛低等特点,目前新业者就业身份模糊、与平台企业间的用工关系法律性质模糊,新业者法律保障制度不健全、职业保障程度低,且依法维权能力较弱。结合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立法与经济优势,应依托各级工会、律协等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新业者保障措施:
在立法层面,充分发挥上海地方立法权,结合浦东新区自主立法权限,完善新业者法律保障体系。通过立法阐明平台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用工关系性质尤其是新型用工关系认定问题,从根本上为各类新业者的权益保障提供法律依据;不断完善新业者在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安全等方面的法制保障;鼓励平台企业与新业者依法签订电子劳动合同或电子用工协议。
扩大新业者参保范围,强化职业伤害保障。将网约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约货运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新业者统一纳入职业伤害保障范围。同时,出台支持政策,鼓励平台企业通过购买人身意外、雇主责任、医疗等商业保险,进一步提升新业者待遇保障水平。
发挥工会保障作用,加强对新业者的法律援助。工会应进一步监督平台企业履行用工责任,积极吸纳新业者加入工会,建立新业者困难帮扶机制,为新业者提供包括保险补贴在内的政策扶持。另外,各级工会可联合当地律协,组建公益律师团,定期举办公益法律普及和援助活动。
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离不开广大青年的拼搏奉献、积极作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用心打造青年为之向往、皆有可为的希望之城,是上海的应有之义。应不断提升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把青年更好团结、组织、动员起来,要为青年提供更多机会、更大舞台、更好服务,创设更多创新创业的空间,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场景,帮助解决好青年成长成才、就业创业、安身安居等急难愁盼。
(作者系上海市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青联副主席,浦东新区团委兼职副书记,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
原创:政协头条
作者:张金全
原标题:《张金全:倾听基层青年心声,助力青年更好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