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全球消息!温州启动浙派民居建设专家团帮扶活动

时间:2022-12-20 09:48:09       来源:温州都市报

不少人对家乡的记忆是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是农田,是河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了加快形成整体大美、浙江气质的城乡风貌,今年8月,浙江省提出全面推进浙派民居建设,整体塑造浙派乡村风貌。

浙派民居建设,在温州如何落地?昨天,温州市浙派民居建设专家团帮扶活动暨“品质城市·深度体验”活动第十一场活动举行。由建筑、结构、环境设计、乡村旅游规划、人文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首站来到平阳,先后来到万全镇周垟村和昆阳镇上林垟村,实地走访察看两个村庄的建设情况,并为浙南民居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白墙青瓦”的浙派民居,是沉淀出来的美


(资料图)

“白墙青瓦”的浙派乡村风貌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垟村由一块核心湿地和五个天然岛屿组成,既有水的灵动,又兼具岛屿的沉静,是一座极具特色的江南水乡。近年来,周垟村以湿地为中心,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并连续多年对村居风貌进行提升改造。

如果说周垟村向专家们展示了“文旅”的一面,那么上林垟村则做足了“农业”文章。该村联合周边村打造了1.4万亩(约合9.3平方千米)的“石塘粮仓·万亩田园”,为当地村民提供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以此为基础发展农旅产业,进一步拓展乡村的发展空间。

“浙派民居是沉淀出来的美,浙江每个地方美得都有所不同。‘白墙青瓦’是温州民居的特点,在浙派民居建设当中,我们要突出这一特点,才能更好地体现温州的乡村风貌。”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潘海滨建议,在浙派民居建设时,对于农村老旧房子,不要一次性改到位,建议留一点,由真正居住使用这些房子的人去改造。

“我一直有个观点,房子没人用、空着,是没有价值的。我们要在浙派民居建设时,让经过修缮的老旧房子流转起来,这样才能体现其价值。”潘海滨认为,对于农村空置的房屋,可以像上林垟村一样,改变其功能再利用,用作展览、民宿都可以。

还有专家认为,整齐划一的“白墙青瓦”虽然有其美观性,但不应因此失去村庄原有的历史文韵。不能因为追求“整齐划一”,而破坏历史建筑的原有风貌,要保留连续的不同年代的建筑,更能让人从中感受到历史的变迁,感受乡村的文化。另外,作为一座亲水的乡村,更适合将“海绵城市”的理念融入进去,采用一些透水性较好的地面材料,让村庄与水更加亲密。

浙派民居不光要“美”还要有人、有活力

除了针对民居本身提出建议外,专家团们也谈了许多“民居”相关的内容。

“推进浙派民居建设,既要考虑通过这项工作让乡村美起来,同时在规划建设之初就要把经济的因素考虑进去。否则美了之后就会面临一个如何富裕的问题,仅仅是美,老百姓的腰包鼓不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不够的。”温州大学商学院人文经济专家来新安老师说,乡村要美,更要有人,美丽的乡村有了“面子”之后,更需要有当地的居民、外来的游客来使用民居,增长人气充实“底子”。可以想办法把乡贤吸引回来,让更多的人参与建设当中,把美的地方发展起来,让它更富裕,赋予它更多的内核,这个内核就是乡村未来发展的动力。

温州理工学院建筑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传雄教授则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出发,提出在浙派民居建设时,还可以结合新能源技术。在国家“双碳”政策下,乡村也可以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来赋能乡村风貌提升。在能源上,既可以将民居的“青瓦”与光伏板相结合利用光能,也可以在路灯等处加上风力机利用风能,既达到节能,又是一种独特的景观,从长远来看也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

潘海滨则建议,在浙派民居建设中要把独特的文化挖掘出来、展示出来。比如周垟村还有个“醋文化”,就是这个村独有的东西。另外还有专家建议,上林垟村可以考虑设计一条游览线路,也可以在导引系统上多下功夫,让游客们来到这里游玩时更有方向感。冬季农田景观不佳时,可以通过轮种等方式补足作物景观。同时,要多培养农村讲解员进一步发掘、宣传好当地的文化。

原标题:

打造浙派民居,留住最美乡愁

温州启动浙派民居建设专家团帮扶活动

记者胡百加

关键词: 整齐划一 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