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特殊学校开展细纹刻纸课程
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厚重的历史人文、丰富的文化遗产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温州非遗文化。在这样的氛围下,温州许多学校也将非遗融入了校园教学。12月8日,温州市“校园非遗联盟”成立,30所学校成为首批成员单位。这些学校有哪些非遗课?开展情况如何?又有哪些特色?记者就此采访了几所“校园非遗联盟”成员学校。
(资料图)
非遗教育已在学校“生根发芽”
近日,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少儿京剧团选送“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比赛的参赛视频在网络广泛流传。视频中,孩子们扮作京剧中的“角儿”,有模有样地演绎了《沙家浜》《杨门女将》等经典京剧选段。
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于25年前将京剧项目引入校园,之后还成立了“广场路小学少儿京剧艺术团”,让学生通过生、旦、净、丑多个角色扮演,在唱、念、做、打中学习与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如今,京剧艺术也渐渐融入了该校的音乐课程。
在温州,类似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这样,早早就将非遗课程融入日常教学的学校还有很多。自2012年起,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与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开发“瓯绣”“十字绣”“泥塑”“米塑”“瓯窑”“细纹刻纸”“竹丝镶嵌”等7门温州地方特色非遗课程,并长期聘请省市级非遗大师到校任教,形成“外聘大师+学校助教”双师型授课模式。
在2009年建校之初,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就开展了细纹刻纸传统工艺特殊课程。之后,为了最大程度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需求,学校还开设了瓯塑、瓯绣、黄杨木雕、扎染等非遗课程。温州市特殊学校副校长苌敏说:“听障儿童辨别细小物体或远处物体的技能水平要高于听觉健全的同龄人,而且动作的模仿性强、对技术的钻研性强、对色彩富有敏感性,在工艺美术方面颇有天赋。因此建校之初,我们就将非遗项目引入日常教学。”
除此之外,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坚持8年开展瓯绣项目,把瓯绣纳入服装专业核心课程;龙湾区永兴第一小学从2005年开始,引入剪纸艺术,并将其开发建设成剪纸校本课程;2008年,龙湾天河中学把南拳引入校园,建立了南拳教练团队,编写了《魅力南拳》校本教材。
非遗教学课程形式丰富多彩
很多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特色化非遗教学和活动。“我们采取阶段性教学。四年级开始,每班每周开展2节细纹刻纸课;高中每班每周进行半天的细纹刻纸教学,主要开始学习、了解细纹刻纸的制作步骤和方法,并要求尝试创作。”苌敏介绍,除了传统的学校教学,校内还开展了一系列非遗融合活动,如联合其他中小学开展非遗活动、每年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开展“非遗”项目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优化非遗活动项目,拓宽学生实践平台。”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的非遗课程群,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设置从低阶兴趣选修,到中阶社团选修,再到高阶专业选修的金字塔式育人体系。该校校长温在权介绍,学生可多次选择低阶兴趣课程以发现自身兴趣和特长;中阶社团课程从低阶课程中选拔优秀学员,参与学生社团自主创作和夏令营、冬令营集中主题创作;高阶专业课程则对接高校专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专业素养。
针对这些课程,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还自主开发编写了《千丝万缕话瓯绣》《赏文物品历史》《针话女红——刺绣》等校本教材;建成800平方米的非遗文化中心,内设各门非遗课程的功能教室和精品陈列室“存臻阁”;定期举办非遗作品大赛、非遗作品展和义卖拍卖等活动。“由非遗课程走向非遗文化,由校内走向校外,多样化的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非遗教育中来。”温在权如是说。
龙湾天河中学南拳课程分为室内外不同类型。在室外,学生修习拳术,掌握南拳套路;在室内,学生了解南拳历史,提高武德修养。室内室外课程互相补充和渗透,达到身体与思维共同进步的效果,全面提升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2017年,该校还启动“南拳舞台·快乐午间”活动,参照“星光大道”的比赛模式,分周赛、月赛、年赛。2018年,该校在国家武术段位制的基础上设置《天河中学魅力南拳段位考核制实施办法》,根据考核内容从易到难设置六段,并发放段位证书并签章。
非遗教学给予学生文化自信
对于学校来说,非遗课程不仅是特色化教学的体现,更给师生成长带来了好处。“培养了学生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就业层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学校的特色品牌。”苌敏说,因为开展非遗课程,学校和师生获得了许多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和奖项,还有师生因此被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收为徒弟。“很多孩子们通过学习非遗找到了获得感,增强了信心。”
“为学生差异化发展、因材施教提供了实践平台。”龙湾天河中学相关负责老师告诉记者,南拳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升习武兴趣。对于有更高追求的学生,学校在南拳社团拓展课增加小三联、七星棍等高阶内容学习,帮助学生出类拔萃,从而进入校南拳队,参加国家、省、市级各类赛事。
为了促进南拳课程向更纵深处发展,龙湾天河中学还自主编写了《魅力南拳》校本教材,围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身体素质、体育品德、健康意识和体育文化展开,培养了学生讲究内外兼修、动静结合的意识。
温州市十四高级中学充分拓展非遗教育的外延,在学校原有的合唱、书法、传媒等基础艺术课程中也融入非遗元素。“学生可以在共性基础上个性多元发展,以美育滋养德育,以美育促进劳动教育,实现以美启智,以文化人。”温在权认为,校园非遗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广大青少年认识非遗文化、增强保护意识,而且有利于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和赓续传承,进而厚植民族精神文化自信。
此次,温州市十四高级中学牵头成立温州地区的校园非遗联盟。温在权说:“学校深感非遗教育的开展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我们将继续以非遗教育为契机,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能高超的师资队伍,铸就由各自精彩走向区域现象的温州校园非遗品牌,让非遗赓续民族文化,让美育绽放明德之花。”
原标题:
打造课程群自编教材举办特色活动
这些学校让非遗教育“活”起来
记者诸葛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