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IT >

焦点热讯:38年走了30多万公里 连起来可绕地球七八圈

时间:2022-11-30 09:46:31       来源:温州都市报

每天早晨7时就赶到公司包裹分拣处,分拣好信件、报纸等,给信件盖好邮戳,装进邮包,再带上一摞摞书刊报纸的邮袋,或徒步、或骑行,穿梭于县城、山区,将邮件送到村民手中。这几乎就是59岁的陈晓明每天的工作状态。一句“干一行爱一行”,让他就这样坚持了38个春夏秋冬。


【资料图】

如今,陈晓明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泰顺县分公司(以下简称“泰顺县邮政分公司”)城关经营部的一名普通投递员。38年来,他的投递行程累计超30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七八圈。凭借着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坚守,他多次被评为学雷锋标兵、浙江省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浙江邮政好党员,他走过的邮路也被评为“红旗邮路”。

11年乡邮路,他与村民成为“一家人”

1984年,从部队退伍的陈晓明进入邮政系统,成了一名乡邮员。而且刚入行,他就选择将最难走的南山片区作为自己的投递道段。

南山是偏远山区,当年还没通公路,靠徒步2天才能完成一次投递,一趟往返需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30多公里,还得中途借宿一宿。每周,陈晓明都要往南山跑三趟。

“那个时候还没有手机,我每次背上装满信件、足足有15公斤重的邮包,就往山里跑。只等着早点把信送到村民手里。”回忆起那些年做乡邮员的经历,虽然很艰苦,但陈晓明的嘴角却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陈晓明不仅仅只是一名投递员。每当外出务工的儿女来信,陈晓明会主动给年长的村民念一封封“思家信”。让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村民齐小平一家。

当时年轻的齐小平应召入伍,常年驻守边疆。齐小平的父亲几乎每天都守在村口,看到陈晓明就问一句“有我儿子写来的信吗?”心疼老人的陈晓明,每次在分拣信件时,一看到齐小平的来信,就打心眼里替老人家高兴,也总是刚迈进村子,就把这封宝贵的家书往老人怀里塞。

如今,齐小平已是61岁的花甲老人,但每次讲起这段往事,还总是念念不忘自己每次经由陈晓明为家人带去的一声声平安。

有一次,陈晓明接到一个装着药品的紧急邮包,需要马上派送。他顶着狂风暴雨,背着两个大邮袋,在泥泞的山路走了3个多小时才送到南山的一户留守老人家里。途中,他不小心摔倒在地,膝盖磕破了,胳膊摔肿了,但依然死死地用雨衣盖住邮包。

陈晓明的付出,邮路上的村民们都看在眼里。久而久之,他们也把陈晓明当成了自家人,争着请陈晓明到家里吃饭。陈晓明则把当作干粮的面包拿出来,送给孩子们当零食吃。南山,真的成了他的“家”。

对职业的热忱,换来的是村民们的信任。这一份支持,也给陈晓明带来应有的回报:多年来,他的报刊订阅等业务成绩稳居泰顺县邮政分公司前列。

行走的“活地图”,他让“死”信找到主人

1995年,陈晓明告别南山的父老乡亲,开始负责县城的投递工作。对投递员来说,新的环境,意味着新的开始。为了更快熟悉投递线路,他将负责片区的大街小巷背得滚瓜烂熟,被同事戏称是“活地图”。

家住罗阳镇的刘曾荫今年已经92岁高龄,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平时都有读报的爱好,家里订阅了《人民日报》等多份报刊。负责给老人家投递报纸的正是陈晓明。

每天上午,刘曾荫会习惯坐在家门口的躺椅上,静静等待陈晓明送来的报刊。渐渐地,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只要远远地听到熟悉的“小电驴”驶来的声音,刘曾荫就知道是陈晓明来了;有时,刘曾荫起身进屋一会儿再出来,一份“暖呼呼”的报纸就已经放在了躺椅上。

“以前偶尔也会碰到报纸没送到的时候,我就会去邮局问个明白。自从晓明负责给我送报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报纸没能及时送到的情况。”捧着每天必看的报纸,刘曾荫对着陈晓明连连点赞。

干投递员这行,遇到一些地址不详的信件,是经常有的事。“有的人可能觉得,把信件原路返还给寄信人就好了。”但陈晓明总是想方设法找到正确的投递地址,让“死”信找到主人。

“特别是每年暑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每一封都关系重大。”陈晓明记得,有一次,一封大学录取通知书,只写了路名和收信人的姓名,没有具体到门牌号,“那条路足足有好几公里长,一下子很难找到。如果把通知书退回去,再一个来回,很可能就过了开学报到的期限了。”

为了不耽误录取通知书的投递,陈晓明凭借经验,从收信人的姓氏推断出其大致所居住的区域,然后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那一区域挨家挨户地寻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封录取通知书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人。

爱心满满,“零差错”的他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如今,陈晓明还与其他3名同事组成小班组,由他负责带班。由于邮政投递工作的特殊性,每个月投递员可根据安排连休七八天,其余时间则必须工作。而同班组中的一人轮休时,陈晓明必须顶上,负责这条道段。也就是说,同班组3人的道段,他也必须掌握得十分熟悉。

“能力越强,责任也就越大。他总是热心帮助同事,特别是刚入行的新人,都得到过他的指点。”泰顺县邮政分公司城关经营部管理人员徐贵说。然而即便是这样,38年来,每年经由陈晓明投递的报刊就有20多万份,挂号邮件2500多件,但他从未出过一次差错,没有收到一次投诉。

“零差错”,源自对职业的忠诚与热爱。时代在变,虽然邮政业已不复当年的辉煌,但陈晓明依然坚守岗位,支撑他的是“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的执着信念。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由于学校停课,学生只能在家上网课,一时间教辅图书的配送量陡增。为了让孩子们能早一天拿到课本上网课,那段时间陈晓明经常忙碌到半夜。

有着25年党龄的陈晓明,还十分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去年,他向老家包垟乡的教育基金会捐赠了5000元,希望能帮助到贫困学子。

去年,包垟乡一位90岁的老党员去世了,陈晓明听闻主动给家属送去了几百元;多年来,他默默资助一名失明的孤寡老人,直到老人去世,陈晓明的善举才被人知晓。

陈晓明平日里做的“小善”之举比比皆是。战友生病了,他会寄去几百上千元聊表安慰;同乡家中失火,房屋尽毁,他毫不犹豫捐赠五百元支持重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转发陌生人的求助帖,他也会点击进去捐上几十元。

“虽然我的工资不算高,但能帮人一点是一点。”陈晓明说,无论是做人,还是干一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得起自己,对得住自己”。

转眼明年就要退休了。去年,单位为陈晓明提供了转岗机会,但被他婉拒了。“干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大的成功。”陈晓明说,他打算“送信到底”,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原标题:

泰顺“山区信使”陈晓明,踏出一条“红旗邮路”

38年走了30多万公里连起来可绕地球七八圈

记者朱斌

关键词: 录取通知书 毫不犹豫 狂风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