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 12S Ultra发布时,小米高管在和网友互动时表示:
【资料图】
「不会跳水。」
本来我存着这张图,想双 11 来打小米的脸,结果是我太年轻了。
这旗舰的价格,是真 tm 坚挺啊。
让人意外的是,今天小米还能给 12S Ultra 搞个「魔改版」。
整体来看,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没多大变化。
一样的屏幕规格,一样的骁龙 8+,一样的 MIUI 13。
唯一的不同之处,在背面。
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对后置影像模组进行了魔改。
砍掉了潜望式长焦,超广角镜头位置也进行了下移。
中间部分取而代之的是直取光 1 英寸传感器。
没错,就是把相机的那个传感器搬过来了。
换句话说,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能装上正儿八经的相机镜头。
你们不是常调侃「老是给影像堆料,还不如直接把相机做进手机」嘛?
喏,阿米还真给整出来了。
但接得下相机镜头的手机,接不进 3.5mm 有线耳机,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收,回到手机。
日常状态下,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能用原来的 1 英寸主摄和超广角镜头拍摄。
但如果你想拍得专业点,就可以外接一个镜头。
小米专门还对模组部分进行加固。
卡口直接固定在整机中框,模组四个角还各塞了一颗螺丝。
这波加固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手机这么单薄的机身,配上专业镜头很容易 hold 不住。
不然拍着拍着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为了照顾不接镜头时的使用,小米给影像模组表面套了一层蓝宝石玻璃盖板。
否则传感器进灰也是很麻烦的事儿。
不过问题来了,镜头卡口配的啥?
小米专门造了个转接环,让 12S Ultra 概念机能够搭载徕卡 M 卡口使用。
官方所展示的镜头,则是经典的 11663(Summilux-M 35mm f/1.4 ASPH.)。
但要注意一点,标准 1 英寸相比全画幅的裁切倍数是 2.66。
简单理解,如果你装的是 35mm 镜头,等效焦距就要乘 2.66 倍,约等于 93mm。
秒变长焦了噢。
我猜这也是在小米 12S Ultra 上砍掉潜望式长焦的原因之一。
专业镜头搭配直取光传感器,明显能在成像上带来优势。
更大的进光量、更专业的镜头镀膜、更自然的景深过渡,都是普通手机摄影干不出来的效果。
从官方晒出的样张来看,实拍成像确实够顶。
但是吼,假如真想这玩意量产,估计多数人不会买。
首先成本很高。
一台就得 30 万,只造了 10 台。
徕卡的 M 卡口镜头也不便宜,官方展示的那颗就得 4 万多。
除了贵,徕卡 M 用起来也不适合大部分人。
没有电机,拍摄必须手动对焦,还没防抖。
Emmm,跟我们常用的手机或数码相机比,还是比较难上手的。
所以概念机嘛,看看就好了。
虽说在手机上实打实接专业镜头,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是第一个。
但把数码相机/专业相机的元素引入到手机上,可就有太多先例了。
例如 2013 年,三星就曾发布过 Galaxy S4 Zoom。
手机正面平平无奇,但背面看上去就是一台正经的卡片机。
当时主流的手机后置基本上只有一颗镜头,Galaxy S4 Zoom 则把后置镜头做成伸缩式变焦的形态。
1/2.33 英寸传感器,支持 10 倍光学变焦和 OIS 光学防抖,这素质放在那时候还是挺能打的。
底端还设计了一个凸起的手把,方便拍照握持。
机身侧面还配了颗实体快门按键。
甚至红外辅助对焦、microSD 卡槽、标准三脚架转接孔,Galaxy S4 Zoom 都有给到。
讲真,这台 9 年前的老机能给人的拍摄仪式感,相比今天的小米 12S Ultra 要满得多。
毕竟相机上该有的要素,可不只有一个镜头这么简单嘛。
同样会玩的还有模块化手机 Moto Z。
Moto Z 通过手机背部的 16 个金属触点,让用户自由更换功能模块。
例如增强续航的电池模块、实现 70 英寸投影的投影模块、提升外放音质的 JBL 扬声器模块……
还有这个联手哈苏打造的镜头模块。
握把手柄、快门按键、氙气闪光灯一应俱全。
最重点当然还是这颗可伸缩变焦镜头。
1/2.3 英寸传感器,支持 10 倍光学变焦(25mm~250mm),支持光学防抖+电子防抖。
虽然这单个模块卖 2299 元,但已经是当时最便宜的哈苏认证配件。
相比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我觉得上面这两个已经量产的机型在创意上,还要出众些。
毕竟小米这个概念机,确实有点像在搞愚人节效果……
与其说概念,倒更像是对「老是搞影像,有本事把相机塞进手机」这句玩笑话的一个回应。
市场表现已经告诉我们,手机与专业相机结合的设计很难成为爆款。
变厚、变重的机身,显然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大相径庭。
小米 12S Ultra 概念机,可能也只能停留在概念机的阶段上了吧……
关键词: 造出了一台售价30万的相机 小米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