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淳祐元年(1241),对温州来说是一个“奇迹之年”。
这一年的“进士第一”是温州人徐俨夫。而仅仅三年前,嘉熙二年(1238)的状元,也是位温州人,名叫周坦。
从宋朝第五位皇帝宋英宗“诏礼部三岁一贡举”,正式确定了三年一届的科举考试制度。这也就意味着,连续两届文科状元都被温州人收入囊中。更喜人的是,淳祐元年(1241)的武状元赵国华,也被认为是温州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在中国科举史上无疑是极其罕见的。
温州科举试院展示馆中温州状元群像。
蝉联“状元榜”也被演绎成一个知名传说,为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的浙江省第一所地方官学——横阳学宫,涂上一抹传奇色彩。
北宋元佑年间,平阳在坡南凤凰山下建县学。立匾时有位异人说,如果有一天匾额上“学”字中的“子”纹路裂开,便会出状元(“扁上学字子文裂,当有大魁至”)。果然,嘉熙二年“子”字裂开,周坦高中状元;淳祐元年再次裂开,徐俨夫又中状元。
徐俨夫:谦谦君子,宁折不屈
徐俨夫(?—1260),字公望,号桃诸,温州平阳亲仁乡桃湖(今属苍南观美)人,官至礼部侍郎。他被评价为“才高学广”,以文名当时。
徐俨夫读书非常用功,徐氏宗谱留下他“抹椒苦读”的故事,常用青椒汁抹在口唇处提神,与“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古人勤学故事一脉相承。
徐俨夫被载入史册的,不只是文才,而是他的胸怀气度,以及不畏权势、宁折不屈的风骨。
《宋史》中提到,淳祐元年徐俨夫参加科举,与江西吉安人欧阳守道同榜。欧阳守道不到三十岁已经是江西很有名望的大儒,后来成为文天祥的恩师。当唱名公布徐俨夫为第一时,他握住欧阳守道的手说:你的文才未尝不在我之上,“吾愧出君上矣”。可见徐俨夫是一位谦谦君子。
徐俨夫高中状元后,宋理宗对其寄予厚望,并写诗《赐徐俨夫以下》,勉励新科进士们“致远莫违仁与义,立身休计饱与温。时艰全藉多经济,勉力应无负选抡。”徐俨夫也确实以为国分忧、共赴时艰为己任。
另一件事则是面对奸臣当道,宁折不屈的风骨。宝祐(1253—1258)年间,徐俨夫因忤逆当朝宰相丁大全被贬官,从此在家闭门不出,生活困顿。不少人劝他去跟丁大全服软,徐俨夫却在门口题写一副对联表明心迹:一任证龟成白鳖;谁能拜狗作乌龙。“证龟成鳖”即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之意。
开庆元年(1259年)十月,丁大全被罢免。次年,徐俨夫重新被朝廷起用为抚州知州,不久又召为礼部侍郎,可惜不到半年便于任上去世。
民国《平阳县志·徐俨夫传》
清代诗人刘眉锡曾作诗赞叹徐俨夫的风骨:
介节徐公望,宁阿丁大全。证龟犹可癖,拜狗不能巅。竹径三间屋,桃湖数亩田。贫居惟抱膝,高咏到今传。
徐俨夫去世多年后,宋末诗人林景熙路过其家乡桃湖,写下一首《过徐礼郎状元坊》诗:
名坊临野渡,曾此产魁豪。湖带诗书润,山增科第高。劫灰遗断础,鬼火出深蒿。东海扬尘久,无人钓六鳌。
周坦:铁面无私,仗义执言
周坦(1196—1263),字平甫,号瑞江,官至宝章阁直学士、朝议大夫、知徽州军州事,被追赠刑部尚书,谥文肃。
周坦像(朱义昭画)
关于周坦的籍贯,平阳、瑞安两地历来有争议,史料中记载平阳、瑞安都曾建有周坦的状元坊。一种说法是周坦的父亲原是瑞安来暮乡永安人,后入赘平阳万全柏垟里(今平阳县昆阳镇白垟村)。周坦幼年父母双亡,由舅父孔庆夫收养为子,授以经业。另一说则是其父为平阳人,英年早逝后,其母另嫁到瑞安。
不过,周坦曾在平阳县学求学的经历应当是肯定的。比周坦小15岁的同乡、吏部侍郎应节严在平阳县学上梁时撰文,有“忙趁槐花,一举双科多进士;祥开芝草,六载联标两状元”之句,说的就是周坦与徐俨夫的轶事。
横阳学宫的泮桥与泮池
周坦因天资聪颖,还受到浙东理学名儒杨简的赏识,被收为关门弟子。杨简是“淳熙四先生”之一,曾师从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陆九渊;他还出任过温州知府,在温州期间“移文首罢妓籍,尊敬贤士”,颇有政声。特别是处理了权势之家宅第霸占官河一事,城中百姓感佩他的功绩,将官河改名“杨公河”。
周坦高中状元后曾任监察御史,他铁面无私,多次仗义执言,特别是淳祐九年(1249)上书弹劫与权臣丁大全勾结的宦官董宋臣,令朝野震动。7年后,在太学生陈宜中、陈宗等“六君子”上书要求惩办丁大全时,周坦也联络有正义感的官员去声援。可惜因宋理宗偏袒两人,陈宜中等人被拘管,周坦则被外调至徽州为官。
丁大全被罢相后,“六君子”平反昭雪,周坦也官复原职,后以殿中侍御史擢升刑部尚书而致仕。
原标题:蝉联状元榜,包揽文武状元,南宋温州前辈读书成绩有多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