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伏击战斗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那么今天小好小编就为大家收集了一些关于伏击战斗方面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拼音]:fuji zhandou
[外文]:ambush combat
预先将兵力兵器隐蔽配置在敌必经道路的翼侧,待敌进入预定地区,突然攻歼敌人的战斗。是对运动之敌袭击的一种样式,分待伏和诱伏。
伏击俗称埋伏,在中国古代战争中就广为运用,其理论随着战争的实践而逐步发展。《孙子·势篇》即载有:“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北宋时的《百战奇法》中提出:“凡与敌战,其将愚而不知变,可诱之以利。彼贪利而不知害,可设伏兵以击之。”公元前342年,齐国孙膑用减灶示弱,诱伏魏军于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魏将庞涓兵败身亡。清顺治九年(1652),清军进攻衡州(今湖南衡阳),明末农民军将领李定国佯败退走,将重兵埋伏于衡阳至邵阳间的蒸水两岸,消灭清军10万。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广泛运用伏击战法,屡胜强敌。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团以一部兵力围攻陕西甘泉城,吸引延安国民党军南援,主力在劳山设伏,歼灭了第110师大部。1937年9月,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山地设伏,歼灭日军坂垣师团1000余人。同年10月26日,八路军第129师于七亘村伏击日军辎重部队,两日后,又在同一地点再次伏击,两战皆胜。1947年,西北野战军巧妙运用伏击战法,在青化砭(见青化砭战役)、羊马河(见羊马河战役)等地伏击国民党军队,迭获重大胜利。
伏击战斗的基本要求是:
(1)积极捕捉和创造战机。敌人行军、开进、增援、突围或退却时,都是伏击的有利时机,要采取各种侦察手段,查明其兵力、出发时间、行进路线、警戒情况,判明其行进速度和可能抵达的时间,掌握其行动规律,适时设伏;或者通过示弱、袭扰等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诱敌就范。
(2)选好伏击地区。根据任务、敌情、地形等情况,伏击地区通常选择在便于隐蔽配置兵力,便于迅速出击,不利于敌人展开和机动的地形上。
(3)建立有重点的袋形部署。通常以主要兵力编成侧击部队,配置在敌人来路的两侧,有时也可配置在一侧;以部分兵力编成堵击部队、尾击部队;对敌人可能增援的方向,派出阻援部队;并掌握必要的预备队。
(4)切实隐蔽企图。通常利用夜暗或不良天气秘密进入伏击地区,封锁消息,严格伏击纪律。严密伪装,隐蔽构筑工事,加强通信保密,并与敌人的技术侦察作斗争。
(5)突然、快速、勇猛地攻击。敌人进入伏击地区后,以航空兵、炮兵火力实施猛烈突击,堵击、尾击部队迅速拦头、截尾,断敌进退之路,侧击部队勇猛突击,穿插分割,将敌切成数段,各个歼灭。战斗结束,或伏击企图被敌发现不能按预定计划实施时,都要迅速撤离战场。
在现代条件下,由于先进侦察技术的采用,摩托化部队机动速度快,行军队径长,警戒距离远,使隐蔽伏击企图更加困难,伏击的距离和范围增大,指挥、协同更加复杂。这些特点,对伏击战斗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空中机动能力的提高,有的国家军队主张用机降部队在敌方纵深设伏。
关键词: